EN
首页 / 中文 / 文史资讯 / 文史纪要

考察纪要 |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史研究院组织师生考察长城卫所

发布时间: 2019.09.22

    2019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史研究院组织部分历史学院师生赴河北、山西北部,进行长城卫所的明清历史调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曹新宇担任领队。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教授共同参与此项田野调查。


    卫所在明代共有四种类型,沿边卫所、沿海卫所、内地卫所、在内卫所。考察团队此次考察的卫所主要是沿边卫所这一类型。据《宣府镇志》载,河北省北部长城沿线现存明代城堡,始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都督刘真、指挥使李彬,“来行障塞,历宣德、兴和、云州、大兴、保安、龙庆、怀来诸处,度量城隍,增设险隘;分拨戍守,画示屯种……。”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辛巳,明太祖下令“置大同后卫及东胜左、右、阳和、天城、怀安、万全左、右、宣府左、右十卫,于大同之东。高山、镇朔、定边、玉林、云川、镇虏、宣德七卫,于大同之西。皆筑城置兵屯守。”“二十八年二月己丑,命北平都指挥使盛熙,筑万全、怀安等城。”


    考察团队来到河北、山西北部,首先对长城遗迹进行考察。绵延的长城中,矗立着多座烽火台。长城在风雨的腐蚀下,虽然没有保留住完整的墙体,但是从其形态及位置来看,仍可以想见当年长城在抵御入侵时起到的重要作用。随行老师结合自身研究,对长城及周边卫所进行讲解。随后,队员们进入附近农村进行调研。这些农民生活的地方都是曾经的卫所之地。在采访中,农民们热情地向考察队员介绍祖辈的历史,并对当地的习俗、民间信仰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同学们用心记录当地农民谈及的故事、村中的碑刻史料。


    “回到历史现场”是促进历史理解的重要渠道。以往,同学们仅是通过历史地图集或文献记载对明清卫所进行研究。而这次考察,同学们能有机会对卫所的生活习俗、民俗信仰等进行深入了解,这对他们今后开展明清卫所研究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





3.jpg


(供稿:薛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