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民间文书中心,是海内外首家以近世以来民间宝卷、道书、科仪书等稀见文献为特藏的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目前,中心收藏民间道书、科仪书、道谱、唱本、图谶、家布、合同、符咒、灵文、会簿、碑铭,以及术数、星占、历日、日用类书、民间契约等文书约5,000件。
近30多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对上述民间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已经成为海内外学界的一个热点。原本散落于民间,以私藏为主的民间文书,经海内外学界同仁的发掘抢救,开始焕放异彩。民间文书正在成为研究者重新认识中国近世,特别是元、明、清代以来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艺术史的重要文献。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史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支持下,民间文书中心以抢救文献和建设一流的民间文书资料库为目标,通过田野调查、接受捐赠、收藏收购等方式,努力建成有世界影响的民间文献中心和研究中心。
民间文书中心坚持田野调查与历史档案等传统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明清以来民社会史。其中一项华北黄天道的田野调查,发现了大量罕见的明清民间宝卷,引起海内外学界的重视。
2013年,民间文书中心研究人员曹新宇主编《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撷珍:黄天道卷》 7卷本(台北:博扬文化出版)出版,向学界公布了华北田野调查发现的上述珍贵文书。
民间文书中心筹建以来,已先后接待四川大学詹石窗教授、牛津大学田海(Barend ter Haar)教授、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教授、台南科技大学王见川教授、台湾佛光大学范纯武教授、法国远东学院范华(Patrice Fava)研究员、罗彻斯特大学赵昕毅教授、莱比锡大学柯若朴(Philip Clart) 教授、华盛顿大学教授伊佩霞(Ebrey Patricia)教授、剑桥大学周越(Adam Chau)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裴凝(Benjamin Penny)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杜博思(Thomas Dubois)教授等海内外学者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