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中文 / 文史资讯 / 文史纪要

“民间文书与明清历史” 华北民间文书调查、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 2019.11.28

比较古典学研究已经成为全球人文学研究的新趋势,但目前需要的是不同文明研究的真正的专家之间的对话和比较。此项研究就是推动不同的古代文明研究者之间在同一问题背景下的深度交流。此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和努力,把古代中国研究系统地纳入全球古典学研究之中,并将西方文明研究的经典著作和最新成果介绍到国内。或者可以说,我们拟将国内古代中国研究、海外古代中国研究、西方古典学三者有效联系起来。我们将邀请西方著名大学的顶级汉学家、古典学家到中国来,和我们一起展开联合研究和学术对话,并举办全球青年学者研修工作坊,为中国人文学术的全面发展和理论创新埋下火种,也为推动中国文明研究进入其他文明研究的视野而创造机会。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和目的的国际交流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陆续出版一系列的翻译和研究著作。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和目的的国际交流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陆续出版一系列的翻译和研究著作。可以说,我们不止关注中国,但把中国研究放在了更大目标的核心位置。

这项比较研究,重点考察近世以来,中国历史上多次文化交流的大潮,在思想观念与物质文明等多层面的接触碰撞乃至交互影响。这一领域涉及中古时期以及十至十四世纪的欧亚文化陆路、海路交通,以及近世四百多年西学输入与西方中国学(汉学、蒙古学、藏学、满学等)兴起的历史,文献及工作语言文字上,涵盖中古以来多种欧亚语言文字。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中国本土学者“预流”国际学术前沿的重要领域。但当时的研究,带有典型的欧美“东方学”特征,方法上也偏重古典文献考释与古代语言研究。而近年来,随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东方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刻影响,这一领域重新成为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史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这项比较研究,重点考察近世以来,中国历史上多次文化交流的大潮,在思想观念与物质文明等多层面的接触碰撞乃至交互影响。这一领域涉及中古时期以及十至十四世纪的欧亚文化陆路、海路交通,以及近世四百多年西学输入与西方中国学(汉学、蒙古学、藏学、满学等)兴起的历史,文献及工作语言文字上,涵盖中古以来多种欧亚语言文字。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中国本土学者“预流”国际学术前沿的重要领域。但当时的研究,带有典型的欧美“东方学”特征,方法上也偏重古典文献考释与古代语言研究。而近年来,随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东方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刻影响,这一领域重新成为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史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新时代的文史研究已经无法回避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但上述领域与世界范围内的文献数字化与标准化一般情况相比,存在较大的缺陷。多介质、多图像、多文种、以及前近代欧洲与东亚语言文字的复杂性,造成的本领域数字化与数据挖掘方面的短板。目前仅见敦煌文献国际项目,由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联合,将数字化的敦煌文书通过网络公布。但敦煌文书以写本、图本,以及其他文物影像资料为主,各大收藏机构著录标准不一,数据发掘仍较困难。至于数量庞大、编目尚不完善的近世西学文本、传教士写本、刊本,以及海量的欧亚不同文种的出版物、抄本,并无成熟的数据挖掘标准和著录标准,甚至缺乏基本的检索技巧与规范。亟待开发建设专门的数字人文及人文计算实验室,形成数据仓库和研究标准,引领海内外学术研究研究动向。

文史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每一个时代的学术,均与其所在时代的史料发掘整理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文献史料,特别是加强国际交流,整理编译出版海外公私收藏的珍贵文献,将有助于形成新兴的“热点”,并为引领与开拓海内外中国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